他用力点着头,用这种方式来回答父亲的嘱托。
然后,王孟英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。
在送葬的时候,王孟英披麻戴孝,走在送葬人群的最前面,他擦干眼泪,努力地挺直了腰板,因为,年仅十四岁的王孟英,此时已经成为家中最大的男子了。
那天,是个雨天,江南的小雨像雾一样漫天飞下,远处的青瓦白墙掩映在迷蒙的雨雾中,一种凄凉的感觉让人的心里觉得凉透了。
王孟英在父亲的坟前跪了很久,在这里,他永远地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。
送葬回来以后,王孟英独自找到了自己的舅舅,向舅舅谈了一番话。
他对舅舅说(泣告母舅):“舅舅,我父亲在临去世的时候让我做个对世界有用的人,要想做个有用的人,还有比学医更实际的吗?可是医学的道理是那么的精微,如果不用心学习,那是无法掌握的啊,所以我想埋头十年来学习医学,想把家托付给舅舅您,可以吗?”(夫有用于世者,莫如医,甥敢不专心致志,以究其旨哉!第义理渊微,欲埋头十载,而以家累吾舅,可乎?)
王孟英的舅舅听到这番话,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十四岁的少年,吃了一惊,这哪里是一个少年说的话啊!
于是,他点头回答:“你如果真有这样的志向,那你的父亲将瞑目于九泉之下啊,我又怎么能够推辞呢?”
从此,王孟英的舅舅就开始帮助照料他的家里,并且经常鼓励王孟英学习医学,他给王孟英学习的房间起名叫“潜斋”,意思是让他潜心学习,这个潜斋的名字王孟英以后一直在用,后来他写的一本书就叫做《潜斋简效方》(其中包括《潜斋医话》)。
但是,王孟英很快就发现这样是不行的,因为,家里没有饭吃了。
您该问了,不是有他舅舅照顾吗?是啊,可是,那个年头,谁家都不富裕啊,大家都没有饭吃,何况王孟英家里还有好几口人呢?
当时王孟英家里的情形,王孟英后来多次提到过,那就是“厨无宿舂”,意思是隔夜的粮食都没有了,各位现在可能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,但是在那个年头,第二天早晨去哪里弄点儿米来吃,那是家长心里最大的一桩事情了。
饥饿,饥饿的感觉是痛苦的,尤其是当晚上饿着肚子百~万\小!说的时候,看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
于是,王孟英开始找父亲生前的朋友,希望哪位能够给自己介绍一个工作养家糊口。
这个时候,他父亲的老朋友金履思再次帮助了他们家,他给王孟英介绍了一个去婺州(今天浙江金华市)工作的机会,由于王孟英的算术好,因此推荐他去那里的盐务部门去当个会计。
就这样,王孟英在十四岁的时候,告别了自己的母亲,来到了婺州,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。
在离开家乡的时候,王孟英跪在地上,给母亲磕了个头,对母亲说:“母亲,我不能在您身边孝敬您了,我会把自己赚的钱带回来,让您和我的弟弟妹妹们吃饱饭的!”
然后,他头也不回地上路了,他的母亲含着眼泪,望着王孟英幼小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上。
让家人能够吃饱饭,这是王孟英当时心里的一个最大的念头。
各位可以顺便想想,自己在十四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呢。
【我要读书】
当时在婺州的孝顺街集中着一些盐务公司,王孟英就在其中的一家帮助做会计的工作,白天的活儿是很忙的,货物进进出出的,王孟英要忙着点货记账什么的,总之,经常是忙碌得水都喝不上。
到了晚上,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了,大家喝喝茶,聊聊天,去街上逛一逛。
这个时候,十几岁的王孟英却不像其他伙伴那样休息,他不顾自己一天的疲惫,回到自己窄小的房间,打开医书,开始苦读。
文献记录说此时的王孟英,下班以后连屋门都不出,就在屋子里看医书,经常一看就是深夜,有的时候实在看不明白了,就仔细地琢磨,甚至直到东方的天空发白。(披览医书,焚膏继晷,乐此不疲)
等到别的伙计玩回来要睡觉了,他就把油灯拿到自己的蚊帐里,在床上接着读书。
如果说这么学习一个月两个月的也就不错了,但是,王孟英如此学习,却一直坚持了近十年。
十年啊!多么漫长的时光,他就是在这种白天干活养家,晚上苦读医学的日子中渡过的。
其实,我很担心王孟英的身体,因为这样整天熬夜,估计对他的身体很不好。
怎么办呢?让我们来劝劝他吧,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进去我们的劝告。
孟英,你这么白天干活,晚上读医书,不累吗?
王孟英叹了口气:累啊,可是,如果我不干活,家里人就会没有饭吃了啊,你们学医的时候不用干活吗?
不用啊,我们是在明亮的教室,宽敞的图书馆里,现代化的医院里学的啊。
王孟英的眼睛中流露出羡慕的光芒:你们,可真是幸福啊,你们能看到的医书多吗?
多啊,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所有的医书,还可以不买,免费借来读呢!
王孟英咽了口吐沫,搓着自己瘦小的手:真的啊,我的书,都是我借来抄下来的,有的时候还得求人家借给我呢。
孟英啊,你这样读书,身体会搞垮的啊,要注意身体啊!
王孟英苦笑了一下:不要紧的,没办法
喜欢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请大家收藏:(m.blbook8.com),免费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