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墙,从公元前后到近代有着大约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,其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御敌于外,因此大多结构坚固,实战性强。中国的城墙经历过很多朝代的发展阶段,既是中国各地长期军事发展的最终产物,也是中国从古至今军事变革的见证,它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的战争历史,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。
城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御性质的大型建筑。在古代,是为了阻止敌人的侵犯和掠夺,所以才打造强大的防御体系,而城墙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如果没有城墙的保护,敌人的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到我们的城池,肆意攻打我们的建筑;有了城墙的保护,我们的防御体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,我们对敌人的防御才能事半功倍。所以,城墙对军事防御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一、中国的城墙在原始时期:
城墙的出现,可以追溯到原始公社晚期,氏族部落聚族而居(农耕定居)并为了保护群体利益而相互发生械斗(战争)的史前时期。可以说,商、周时期的城(城墙)已基本定形了。在儒家经典文献《周礼·礼运》篇里,有这样的话:“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。”“大人”是各氏族部落的首领,“世及”就是一代传一代,这说的是夏王朝的政治情况,而维护这种政治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,就是“城郭沟池以为固”。反映夏王朝情形的,还有“筑城以卫君,造廓以守民”的文献记载。这些,都说明了夏王朝时期筑城相当普遍。
城墙的形式原本就是一围高大宽厚的土夯的方形墙。城墙上的楼、堞(垛口)和后来的马面、瓮城,是在围绕城墙长期的攻守战争中,逐步完善起来的守城的设施。而砖砌又从军事防御功能方面起到了“加固”的作用。西周时期,与西周的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的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,城的规模大小不等。《左传·郑佰克段于鄢》中记载:“先王之制:大都不过参(三)国之一;中,五之一;小,九之一,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到了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,各国又把原本围着的城墙展开来,在地势险要的地方,延伸着它的防御性。
二、中国的城墙在秦王朝时期:
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,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,把燕、赵、韩、秦原本各自为阵的展开的城墙连成了一个整体,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。
三、中国的城墙在北宋时期:
北宋末年(公元1126年)的“靖康之难”时,在平遥发生了惨痛的屠城事件。当时,金军入侵北宋,攻克太原后,势如破竹一路南下。但金军攻取平遥城地,却遭到了守城宋军和民众的殊死抵抗。金军付出了极大代价才攻克平遥。恼羞成怒的金军攻破城池后,大肆屠杀守城士兵和百姓。数年后仍拾得尸骸5000余具。平遥进士李致尧在《汾州平遥县葬枯骨碣铭》记叙了这一血的史实,这段历史从侧面反映了在“重文轻武”的宋代,小县城平遥却有坚固的城防。
回眸沧桑的历史,渴求和平是我们世人一个永恒的主题。城墙在好战者的眼中,它是战争的载体;在富含文化底蕴的古城人心中,城墙它永远是和平的象征。
城墙分为山城、平山城、平城以及水城共3种。
1、山城:如重庆、乌兰察布(原集宁)、张家口、西宁、凤凰(湖南)、长汀(福建)等。这些山城在要害处筑起的城墙。城中所属武士平时居于山中或山下,战时则登上位于山头的城郭作战,不同的山势所筑的山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。例如:中国福建省西部重镇长汀,是历史上著名的汀州古城,自盛唐到清末均为州、郡、路、府的治所。长汀是一个古老的山城,依山沿河修筑的唐宋古城墙,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,构成了挂壁城池、城内有山、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。作为唐宋古城,悠久的历史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,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2、平山城:平山城是与山城同时出现的一种城郭形态。主要是因为自然地势条件的限制,如筑于丘陵、小山上的城。如:日本的平山城。伊作平次郎良道的长子河边氏祖道房在一一零零年时所筑之城。当河边氏灭亡后由第七代萨摩守护岛津伊久之孙久世入平山城,之后久世将此城做为居城使用。永享二年(1430)时平山城成为河边岛津忠国的领地。当天文八年(1539)岛津家内部发生纷争时,由宗家方岛津忠良负责平定,战后平山城变成岛津氏的公领。
3、平城:如:现今的山西省大同市,它是北魏中期的都城。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(公元398年)七月迁都至此,至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,前后经历道武帝、明元帝、太武帝、文成帝、献文帝、孝文帝共六位皇帝,成为当时北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大都市。
4、水城:如:江苏省宿迁市、江西省九江市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、河南省南阳市。这些水城周围完全被海、川围绕。在战争年代,对于这种形态的城来说,船是唯一的攻击手段。因此在防御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,很难被围困。
话说到汤昌的城墙之战赢了,完颜宗碧暂时退兵。
看到那无边无际的金军如潮水般退去了,站在城墙之上的
喜欢阆苑宋歌请大家收藏:(m.blbook8.com),免费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