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宫廷中,大多数行动只要展开,便似洪水猛兽。对胜利者而言,他们选对了时机;对失败者而言,他们不仅缺乏一些韧性,更不懂得胜利者所作所为背后真正的用意。)
眼看着杨广向自己的太子之位一步步逼近,杨勇心里越来越恐慌。但是杨勇不傻,他不能坐以待毙。杨勇是怎么想的呢?既然生活艰苦朴素的杨广那么讨父母的欢心,不如自己也效仿一下。于是杨勇命人在自己的府邸后院建造了一个平民村,房子非常简陋,他经常穿着布衣在躺在草席子上睡觉休息。杨坚听说之后觉得很惊讶,于是就派杨素前去看视。
杨素是和杨广在一条战壕里的,如今文帝杨坚派他去探视,恰恰又给了杨广一个绝佳的机会。
杨素来到太子府邸,着人进去通报。杨勇一听杨素来到,立刻起身更衣。
“杨大人,太子已换好衣服,请您进去。”
杨素微微一笑,“再等等吧。”
许久。
“杨大人,太子请您进去。”
但杨素依然笔挺挺地站着,就是不往门里走。不一会儿,听见太子杨勇从屋里传出来的声音:“他杨素目中无人,欺人太甚!我已更衣相待,他为何迟迟不进!莫非是故意要来羞辱于我不成!”杨素再次微微一笑,心里暗想:殿下,您又中计了。
匆匆离开的杨素立刻向隋文帝杨坚报告了情况:“太子殿下常有怨言,盛怒非常,恐怕以后要惹出什么祸端。”杨坚一听,对杨勇的态度愈加冷淡,与此同时,独孤皇后也派人监视东宫,事无巨细一一向文帝汇报,这样一来,杨勇的种种缺点便全部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。这件事杨勇又败给了杨广,也败给了自己,败在不会忍耐,不会控制自己的脾气。英雄都是会忍耐的,孔子说的“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”就是如此。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杨勇,毕竟他从小就“率意任情”,任性惯了,很难改,可见自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显然至关重要。古人很早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,研读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这些经典蒙学就是在帮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和好的处事方式。
杨广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,这个人叫姬威。姬威本来是杨勇手下的人,后来杨广让一个叫做段达的人把姬威收买了过来,专门负责监视太子杨勇的一言一行,随时汇报。《隋书·文四子传》有记载:
晋王又令段达私于东宫幸臣姬威,遗以财货,令取太子消息,密告杨素。于是内外宣谤,过失日闻。
段达在杨广扳倒杨勇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大,这个人有很高的军事才能,隋文帝杨坚仕于北周时便常随左右,隋立之后,被分派到杨广手下任参军,倍受宠信。不过有一点可惜的是,后代的小说家们没有在这个人身上做更多发挥,在小说《说唐演义》里,段达在隋末群雄争霸时是洛阳王王世充账下的元帅,扬州比武时逞能当先,结果被定阳王刘武周的大将甄翟儿斩杀,完全是一个龙套角色。
段达还曾亲口告诉姬威:
东宫罪过,主上皆知之矣,已奉密诏,定当废立;君能告之,则大富贵!
段达这样说是什么意思?四个字——先斩后奏。他告诉姬威陛下都知道了太子的种种丑恶行径,废立之事已是势在必行,现在需要一个人带头把它们说出来,你若是能做,将来少不了大富大贵!姬威爱财如命,一口答应下来,陈列了太子杨勇的罪状交给隋文帝杨坚。
这也标志着杨广正式对杨勇发动了第一次正面进攻。
到了秋天,天气转凉,隋文帝杨坚不在避暑的仁寿宫呆了,转而来到大兴殿。一来到大兴殿,文帝杨坚就开始对侍臣们大发感慨:
我新还京师,应开怀欢乐;不知何意,幡然愁苦!
杨坚在感慨的同时,也给大臣们抛出来了一个问题——我为什么不高兴。杨坚为什么这样问?笔者认为他是在试探。试探什么?试探这些大臣对杨勇的看法。杨坚之前或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了杨勇的种种不是,但毕竟只是姬威、杨素和独孤皇后的言语,他还需要试探一下其他大臣对杨勇的看法。所以这时候杨坚最希望听到的答案肯定是诸如“杨勇不孝,才导致您这么劳苦”此类的答案,但是这些大臣们面面相觑,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糊涂,都没有说出杨坚想要的答案。只有当时的吏部尚书牛弘过了半晌才嘣出一句:
由臣等不称职,故至尊忧劳。
杨坚一听,心里想:“牛爱卿太实在了,问什么答什么,就是没答出朕想要的答案,看来还是得朕自己说。”想罢,杨坚突然发怒,指着那些东宫太子府的官员们大骂:“仁寿宫离这儿不远,但是我每次回来,侍卫都要里三层外三层,好像进了敌国一样。我担心危险,所以晚上和衣而睡。昨晚我起来上厕所,在后殿我都怕危险,所以跑了很远去前殿上的,这难道不是你们这些人想要坏我江山社稷的缘故吗!”这一番话着实把这些东宫的官员打懵了,他们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杨坚派上来的人拿下了。
就在这些官员们大喊冤枉的时候,百官中站出一个人,高呼:“我来给你们解释一下!”众人一看,是杨素。
《隋书·文四子传》记载,杨素说:
臣奉敕向京,令皇太子检校刘居士余党。太子奉诏,乃作色奋厉,骨肉飞腾,语臣云:“居士党尽伏法,遣我何处穷讨!尔作右仆
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:(m.blbook8.com),免费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